藏传佛教特点之一:为什么要修本尊?

藏传佛教特点之一:为什么要修本尊?

曲迦仁波切:修本尊是藏传佛教的特色之一。其他大部分修法是直接通过控制自身心理来进行的,而众所周知,自身的心理、精神和灵魂等都是比较抽象的存在,所以说对于大部分人来说,直接通过控制心理的修法是比较难以琢磨,难以入门的。而密宗的修法,特别是密宗中本尊的修法,是我们可以通过观想本尊,从而在修行的过程中有一个可依靠,可观想,可触摸的对象,可以循序渐进地提高修行的层面,最终得到成就,因此更容易让人接受和学习。虽然最终你会发现,本尊的本质是自己的本性即佛性。

刚开始修行时会觉得本尊能保护你,所以一直念他的心咒,好像是为他念,为这个本尊念。就像临终的时候念阿弥陀佛,觉得他在西方极乐世界,会帮助你,所以念他的心咒,为他念。修行到一定的程度时候,阿弥陀佛就是我们所说的佛性,不是你离开要去西方极乐世界,而是西方极乐世界一直在你的心里,因为佛性就是西方极乐世界,就是阿弥陀佛,就是绿度母….所以佛性,即本性,它是最纯洁的心,不属于什么信仰,也不分什么宗教,它就是最纯洁的大慈悲、大智慧、大能量。人们通过不同的法门修行时,有人说它是安拉,有人说它是上帝,有人说它是佛,其实它本身不属于什么任何的宗教。它就像一个人一样,可以是一个医生,同时他也是一个爸爸、一个儿子、一个朋友、一个老板;同一个人,但是对于不同的人来说,他可以是不同的身份。

密宗里经常会有三脉五轮的话题,这些内容是需要实践才能真正理解,而不是单靠文字就能明白。人体有7200个脉,但因为贪嗔痴的原因导致这些脉受到阻塞 ,贪嗔痴也是我们轮回的根本,所以我们需要通过密宗修行中最直接的修法修本尊,来打开身体中的脉,消除一切贪嗔痴,最终自己的身体也能和本尊一样,达到即生成佛。

刚开始修习密宗时要修各种本尊,然后再修根本本尊。所以一开始修行时你和本尊是分开的,你是你,本尊是本尊,但慢慢修行到一定的程度的时候,上师就会跟你说,你的根本本尊就是你,然后你观想的时候,就不需要分开,而是观想为一体。那说明你要开始了解你的根本本尊的价值,他是大智慧,大慈悲,而这时候,你就直接能接受他的所有价值;然后慢慢地,你变成他,你的心和你的意识转化成他的大智慧,大慈悲,大禅定,你和他不再有区别,修行就是一个这样的过程。然后过了一段时间,你仔细的观想你的本尊,仔细的研究,会发现他根本不存在了,一直看着看着,会发现他是空性的,他没有来过,也没有消失,就像《心经》里面说的,不生不灭。

当你到达圆满的大智慧,大慈悲,大禅定时,你自然而然就会意识到,自己就是根本本尊了。

[fbcomments]